龚楚眼中“南昌起义”的另一面:“20军军纪极差、指挥层毫无军事素养”
龚楚的回忆录,在我看到的历史类回忆录里是一本奇书:比建国后那些文人捉刀、老干部口授的回忆录垃圾,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
龚楚家境优渥、本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,早年在粤军中服役的表现就非常优异,实战经验也非常丰富。后来在中央红军中,龚楚也是红军最高级指挥员之一,曾经接替受伤的刘伯承代理了两个月红军总参谋长。1934年中央红军逃离根据地后,龚楚脱离红军,后定居香港,回忆录就是他在香港写的。

以上种种因素累加,导致他撰写的回忆录,既客观又真实,最突出的特点是军事素养极高:描述兵力部署、作战行动、敌我态势如同作战报告一样。其回忆录的文学价值也很高,加之龚楚曾经担任中央红军参谋长的高位,导致其回忆录相当有参考价值。
龚楚作为广东民军的一名营长,参加了南昌起义。后追随朱德与毛司令会师井冈山,成为红四军最初3个团之一的29团党代表(资历仅比陈毅稍差,军事能力则远超陈元帅),展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。他对南昌起义后的种种失策,有过自己的观察、分析和总结。
总结起来一句话:草台班子闹哄哄。
首先在龚楚看来,起义军的战略不对头,打谁联合谁根本没数、没取得一致意见就闹哄哄的起义了,行军路线和发展方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:
龚楚对于起义军的作战对象,也表示难以理解:不打反共最积极的军阀、反而跟亲共的张发奎过不去,是龚百思不得其解的“臭棋”:
我又问他们:国共分家后,在武汉时期,党不是要与张发奎合作打回广东去吗?而张发奎将军在汪精卫宣布国共和平分家后,不但不将我们党内的同志“清除”,反而收容被国民党驱逐出来的党员同志,他这种做法,显然有诚意和我们合作,党为什么不积极争取他,反而煽动他的部队造他的反?这不是孤立自己,多树敌人吗?然而他们给我的答复,只是长吁一叹,说道:“事成过去,不必再提了”。
我想起在武汉时流行的那一段传说:“蒋介石屠杀共产党,朱培德遣送共产党,张发奎收容共产党”。现在看到对共产党最好的张发奎将军,竟首先蒙受其害,不禁令人唏嘘叹惜!
龚楚对贺龙的20军评价不高,他认为该部军纪废弛、战斗力弱:
龚楚对于20军的战斗力描述不多,但语中不乏轻蔑(毕竟军纪差的部队战斗力一般不高)
龚楚的回忆自然有他主观的一部分认识。但是回忆录里很多东西可以互相验证,尤其是高层一些个人信息,龚楚说了很多,比如朱德元帅当年娶四房姨太太的轶事,还比如朱毛红军会师时,朱德的红四军兵力十倍于井冈山的红军山大王,龚楚在会议录里并没有避讳。看他的回忆录,很有开盲盒的感觉。
建议大家找来读一读~